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引言
21世紀,以多媒體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正迅速滲透到當今教育的各個領域,這給物理學科的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今天的教學,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碗水”或“一桶水”,而是源源不斷的活水,信息網絡為我們提供了流動的活水。自從多媒體技術進入了課堂,它就以其圖文并茂、聲像畢現、動感無限的特點備受師生們的青睞;但它有時又成為“?帷钡幕茏,不斷遭受口誅筆伐。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以及調查基層教師的課堂教學現狀,來探究一下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以及相關的一些問題。
二、多媒體的基本理論
1、多媒體技術的概念
多媒體技術是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融合通訊技術、傳播技術,可對文字、圖形、圖像、聲頻、視頻等多種媒體所載信息進行傳輸、儲存、重放,并可通過人機交互對它們進行綜合處理的一門技術。
2、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理論基礎
a、現代教學思想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教學是一個雙向的教學相長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之間的民主和平等,尊重學生個性與自由,主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需要重新給自己定位,即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教師實現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角色的轉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有利于教學相長。
b、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生成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到信息的傳播、接收、選擇和加工,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過程。建構既是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同時又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改變教學環境,進行情境教學,而多媒體教學技術能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有效的創設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新知識的生成、建構和重組。
3、使用多媒體的優點
(1)從信息學角度看多媒體教學的優點:①多重感官刺激。②傳輸信息量大、速度快。③使用方便,應用范圍廣。④交互性強。
(2)從學科教育的角度看多媒體教學的優點:①有利于課堂教學組織方式的穩定性。②有利于教學手段和教學效果的拓展。③有利于教學方法的更新。④有利于教學模式的重新構建。
三、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1、創設情境,激欲提趣
在新課程標準中,課程的價值第一條就是:“通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比欢鴤鹘y的教學方式和手段都比較單一,不能在課堂中提供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場景,但使用多媒體,我們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
如八年級物理《聲現象》一章,在引入中我們可以這樣設計:“風聲,雨聲,流水聲,傾訴著大自然的變化。歌聲,笑聲,音樂聲,描繪著人們的歡樂!庇枚嗝襟w描繪出這樣的聲音場景,一下子就把學生引入了美妙的聲音世界,激發出“聲音是什么?”的探究欲望。
又如在講授初二物理“光的直線傳播”這一節,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單刀直入,急于把“光沿直線傳播”的結論亮出,但我們現在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本世紀地球上第一次出現日全食情景來引入新課,學生會被日全食美麗、壯觀、奇妙情景深深吸引。教師適時提出問題:地球上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這樣可啟發學生的思維,再由教師結合其他生活中例子指導學生得出光沿直線傳播的結論,這會給學生產生難以忘懷的印象。
以上實例告訴我們,多媒體技術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桎梏,它能輕松地使“場景”再現,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凸現出物理課程的價值。
2、 模擬演示,節資提思
眾所周知,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不是所有實驗都能到實驗室去完成,有些實驗有毒有害,有些實驗耗時太長或太短,有些實驗速度極快或極慢,有些實驗成本昂貴,我們有時不能在實驗室完成,通過多媒體的模擬,就能獲得很好的效果。
比如在講“大氣壓的測定”——托里拆利實驗時,由于水銀有毒,在實驗時很難保證水銀不漏出來,現在的中學教材已經取消了這一有損師生身體健康的實驗,我們就可以用FLASH動畫模擬出來,同樣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又如原子的裂變和聚變,該實驗在中學物理實驗室是無法完成的。通過多媒體可以低成本的模擬出來,向學生展示出什么是真正的原子核的“燃燒”;再如我們講動能和勢能的轉化時,“乒乓球從高處落下再反彈上升”時的機械能轉化問題,由于乒乓球和地面碰撞的時間極短,“壓縮” 和“反彈”過程學生難以理解,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模擬出“慢鏡頭”,讓學生理清“壓縮過程”和“反彈過程”,從而通過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模擬功能,使課堂教學的時空得以延伸和放大,拓展了時空,有利于學生對物理過程的理解和對物理規律的掌握,既節約資源成本,又能促進思維的發展。
3、 化抽為形,突破難點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和變化規律的科學,在某些方面,用傳統的教學手段不能表現出物理學中“動”與“變”的特點。在物理學中就形成了許多難以理解的、抽象的概念,這些都是教學的難點。要突破這樣的難點,用多媒體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電場與磁場,人們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在認識上就感到抽象和困難,通過動畫構建的模型就能輕易地把它們表述清楚;再如光學中的干涉,衍射等,實驗現象不夠清晰,用多媒體動畫可以作為實驗的補充,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宇宙的形成,物質的組成,行星的運動等,單憑語言是不易講清楚,通過多媒體演示教學,就可以在屏幕上生動形象地模擬運動過程,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必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多媒體這一技術為我們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供了技術的保障,有利于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4、復現整合,省時提效
在物理教學中,經常要對不同時期學習的內容進行比較,歸納,概括,總結。有的實驗在教學中做了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在復習時由于時間長而忘記或記得不太清楚,如果要再做一遍,那樣費時費力,完不成教學任務,但通過多媒體的“復現整合”,就能輕松達到目的。
例如我們在學習歐姆定律時,可以用多媒體把“電阻的決定因素”“電流與電壓關系”“電流與電阻關系”復現出來,在此基礎上歸納出歐姆定律;由于對基礎知識可以低成本的無限次復現,對初三和高三畢業班物理的總復習帶來極大的方便。比如對某一章知識的梳理和總結,可以借助超鏈接把所有的“點”和“線”連成一體,形成立體網絡。
利用多媒體,高效地復現整合同類實驗,高效地構建知識網絡,節省時間,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并為綜合運用知識打下堅實基礎。
除此之外,多媒體還有數據處理、快速反饋、個別指導、教學評價等等優勢,成為我們教學強有力的助手。
四、多媒體技術使用的幾個誤區
1、過度追求新奇變幻,造成注意力分散
有些教師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追求新奇變換,搞了很多跳動的畫面,結果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對課堂教學造成負面影響。比如探究“顏色之謎”時,有的老師過多的采用跳動的蝴蝶,迷幻的燈光,分散了學生對光的三原色和顏料的三原色理解。因此設計多媒體課件時,無論是以哪種方式,都要使畫面簡潔、清晰,那種花俏的背景、較多的動畫和音響,造成喧賓奪主、畫蛇添足,干擾了學生的注意力,沖淡了學生對重點和難點的關注。
2、過度追求信息容量,造成思維混亂
多媒體課件的信息容量無疑是比較大的,但如不加篩選,一味追求“量”,而不考慮“質”,其結果變成信息內容的羅列,而在使用的過程中,受到時間的限制,學生只能走馬觀花般地欣賞課件,重點、難點把握不住,從而造成思維混亂。如在“光的折射”課件中,某教師收集了大量的折射事例,包括海市蜃樓、幻日、日暈、月暈等圖片,在實際授課中,學生用了較多的時間看這些圖片,對折射規律、折射作圖等方面,時間比較倉促,只能匆匆而過,一節課下來,對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比如“疑水淺”,“魚民叉魚為什么對準看到魚的下方?”等問題都不能解決,然而這些內容恰恰是學生學習的重點。
3、重媒體輕實驗,造成能力下降
實驗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實際工作中有些老師圖方便,省事,所有的實驗都用虛擬實驗代替,這樣會造成不良的結果。
例如在研究“電流的磁場”中,奧斯特實驗操作不復雜,器材也簡單,有些教師認為放一個動畫來的方便。但實際做的時候,有的同學會出現實驗現象不明顯,有的同學實驗時小磁針幾乎不轉。造成小磁針不轉的原因很多,如“沒有讓直導線與小磁針平行放置”、“電流太小,產生的磁場太弱”、“小磁針轉軸的摩擦力太大”等,這些只有在真實實驗中才會出現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正是學生提高操作能力,發展思維的過程。
再如在探究“沙子和水的吸熱本領”的實驗中,由于影響實驗效果的因素較多,有些教師怕“麻煩”就用模擬實驗來代替。然而在真正實驗中,學生要考慮控制哪些變量、要觀察什么現象、怎樣做好記錄數據等等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正是提高學生探究能力,提高科學素養的過程。
過度的“虛擬實驗”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對科學活動的看法,認為任何實驗都很容易進行,不會出現錯誤,同時也消弱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4、重現代輕傳統。造成知情不一
現在有一種現象,大凡公開課都必須有現代教學手段,否則就不會被評為優質課和示范課,積淀了上千年的傳統被全部拋棄,F代技術再好也永遠是一種教學手段,和其他的教學手段一樣,使用得當,它能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添色增彩,使用不當,同樣會影響教學效果。
有一位老師在講“電阻的串聯和并聯”時,并聯時總電阻與各電阻的關系,實驗只能得到一個定性的結論,而定量的數量關系不能從實驗中獲得,只能理論推導,而理論推導的過程用多媒體直接打出來,還不如傳統的黑板上板演來得有效果,這樣可以細致的體會思維的過程。
當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只起到板書的作用時,就失去了這一教學手段的真正作用,因為用它作為“板書”還沒有傳統的“黑板”加“粉筆”來得有人性化。
五、針對誤區所采取的措施
1、加強學習,提高理論水平
要想用好多媒體技術,必須學習現代教學理論,做好課堂教學設計。要想高效的發揮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還要學習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理論。通過學習,提高理論水平,才能使教學少走彎路,減少失誤。
2、充分準備,提高制作能力
準備之一是備教材:本節的教學目標是什么?哪些地方是重點?哪些地方是難點?那些地方使用多媒體?如何用?準備二是備學生:對于本節內容,學生現有知識儲備有哪些?學生在學習本節時可能有哪些障礙?如何突破?在學習方法上有哪些指導?用多媒體技術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些是我們教者必須思考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最有效、最切實可行課件。這就如同“購鞋”,只有合腳的,才是最好的。
3、科學使用,提高應用能力
相同一個的課件,給不同的老師使用,由于教者本人對教材的領悟不一樣,對教學目標的解讀深度不一樣,對學生的了解不一樣等等原因,造成教學的效果不一樣。所以對于已有課件,要想發揮出大的功效,一定要科學使用。
六、結論
多媒體與物理教學的有機結合,是現代教學改革的一種必然的趨勢,因為它既具有視聽、模擬、再現、反饋等功能,又有體現新課程理念的強大優勢,因此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本文重點對多媒體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優勢以及其相關的幾個問題進行了探究,但是由于本人能力的限制,加之多媒體技術還在進一步發展之中,以上只是我在物理教學中對多媒體應用的一些認識,對于多媒體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原則、怎樣走出使用多媒體的誤區等方面認識不夠,有待進一步探究。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一個用多媒體技術武裝起來的課堂教學模式,必將充滿生機、魅力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