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
暫無圖片。
摘要:多媒體應用于語文教學中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彌補教師自身不足,完善課堂教學結構。在導入新課,講授課文,總結練習時恰當使用多媒體可改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要注意體現語文的學科特點。
概述:
1、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在打好學生的語文基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傳統的語文教學的確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功不可沒。但“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語文教學也有其弊端,如:缺少生動形象的直觀性,學生感到枯燥單調、不感興趣。而多媒體技術恰恰能夠彌補這一不足,它集聲、文、圖、形于一身,具有直觀形象、活潑生動、時代感強、信息量大、交互簡便等特點。確切地說,多媒體教學是以多媒體計算機、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投影儀等硬件設備為平臺,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課件)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計算機輔助教學形式?梢哉f,多媒體介入教學領域,特別是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研究活動中把“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細化為三個階段研究目標:
A、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B、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C、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要注意體現語文的學科特點。
3、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對比法、經驗總結法,最后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一、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運用多媒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屑ぐl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才能樂于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配樂朗誦,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體提供的有關背景資料、影片、錄像等,能創設與教材密切相關的情和景,通過聲像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⑴運用錄像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自然是個絢麗多彩的世界,是個變化無窮的“萬花筒”,它的美千姿百態,中學教材中有關自然景物的優美描寫,有河流山川的壯麗美,有花草樹木的生機美、秀麗美,還有名勝古跡的神奇美,等等。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只要動手去采,隨時會發現晶瑩的寶石。”但是大自然雖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有些卻在千里萬里之遙,又不可能讓學生隨時身臨其境,親睹之景,這時,電教多媒體可以助一臂之力。通過優美的風景錄像再現課文景物。讓學生感到美景即在眼前,并進入其景可觀、其物可賞、其聲可聞的境地,受到美的熏陶,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在講《春》時,就用錄像來再現課文中的畫面,表現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北方正值深秋,我們播放描繪春天的錄像。教學中,學生從屏幕上見到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地、綠綠地;風吹楊柳,柳條擺動;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競相開放;連綿的細雨滋潤著農田,農民披著蓑,戴著笠在辛勤地勞作;快樂的孩子們歡跳著,風箏在天空中盡情地飛舞……學生全神貫注地看著屏幕,盡情地品味“一碧千里”“流水淙淙”的美麗內涵,書面文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畫面,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體會出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
⑵運用音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詩教學難是人所共識的。它不僅難在作品的時代、人物的思想與當今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難在詩意儲蓄上。而運用音響渲染情境,可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一首悅耳動聽的樂曲,配以色彩鮮明生動的畫面,同時輔助于豐富的語言描繪,不僅使學生產生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之感,沉浸于詩人所描繪的詩境之中,而且能從中領悟到詩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我在教《送元二史安西》一詩時,配以委婉的古曲《陽關三疊》,再加上教師的范讀,一種凄涼的情調似乎在向學生訴說詩人王維在送友人離去時那種依依不舍。這樣,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在調查問卷中,學生認為興趣較高得占70%以上。
2、運用多媒體可以啟發學生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痹谡Z文課教學中,教師要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靈感。
⑴在講解課文時,采用多媒體啟發學生的想象力,達到理解知識的目的。多媒體教學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轉化為形象的圖像、感性的音樂,從而使學生把握教材的內涵,理解其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如:我在教《海燕》這首散文詩的時候,考慮到教材通篇運用了象征手法,學生比較難于把握持的主題。于是采用多媒體循圖入文:讓學生觀看海燕在風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畫面,感受到海燕矯健、勇猛、不畏強暴、勇于博擊的雄姿。同時,播放朗誦錄音,用形象的圖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樂語言去調動學生感官,啟發學生的想象力。然后,由教師交代高爾基創作此文的背景,學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海燕象征的是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
⑵在進行說話訓練時,運用多媒體啟發學生想象力,從而引導學生打開說話的天窗。
讓學生通過聽錄制的各種聲音展開想象,將周圍環境、人物、事物聯系起來編故事;看幻燈片展示的故事情節,想象故事的開頭,或交代故事的結尾,逆向推想故事的起因和經過;看配樂錄像,引導觀察人物或動物的動作、表情并進行描述。
如:我在教學生寫作文對話時,播放《貓和老鼠》的動畫片,讓學生根據動作、神態、音樂等配上對話,然后朗讀。學生興趣很高,積極參與。
從學生作業中可以看出,作文優良率達52%,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⑶在進行作文訓練時,運用多媒體啟發學生想象力,從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如:寫作文《春》時,播放班得瑞的《春》,學生在優美的大自然音樂中,聽流水潺潺,聽鳥語風清,聽心中的感情,作文在歡樂的氣氛中完成。作文優良率提高25.5%。
3、運用多媒體可以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量,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
運用多媒體,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課的基礎知識,形成系統揭示給學生,形成知識的網絡,大大擴充了信息的傳遞量。尤其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視自己不同的需求獲得認知的滿足。有些教材內容豐富,課時較多,所學知識比較分散,在總結課上,利用電教手段,可以化零為整,把文章結構,各部分的關系集中在多媒體投影上揭示給學生,形成整體認知。
如:《藤野先生》一文,在文章中,作者見到藤野先生前對東京的失望;去仙臺途中,作者的憂國思想;以及與藤野行政管理相識相交過程和惜別的緣由等,集中起來作進一步的分析,讓學生自己體會出作者的愛國思想是貫穿全文的紅線,這樣也就能把記敘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理解得比較透徹了。媒體手段這種密集形的信息提供,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認為自己各有收獲的同學達83.5%
4、運用多媒體可以彌補教師自身不足,完善課堂教學結構。
小說、戲劇課文。若單靠教師一人在臺上講解,竟管使盡混身解數,由于受自身表演難以完全將情感表達出來。因而學生總是覺得課文干巴,提不起精神。但如果運用多媒體,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多媒體的直觀性,聲圖并茂,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專業演員表演的逼真,以及演員的語氣用得十分恰當,使枯燥的理論和道德規范具體化,將學生的情感細胞都調動了起來,學生就會隨著故事的情節而緊張、嚴肅,時而拍手,時而大笑等。他們的喜怒哀樂得到盡情的宣泄后,進而從中明白了人生的哲理,體會了作者所要表達的生活中的甜酸苦辣。特別是一些容易重復的內容,通過多媒體的補充使舊知識增添了新內容,學生不斷地有一種新鮮感和歷史接近感,就能很好地避免了學生的逆反心理。
二、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1、導入新課時,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多媒體技術的圖像顯示模擬逼真,使教學內容形聲化,表現手法多樣化,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多路刺激,從而創設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講授課文時,運用多媒體,加深理解。
⑴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掌握課文主要情節。
大凡記人記事的課文都有一定的情節。在記人敘事的課文中,課文的主要情節也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些篇幅較長的記敘文故事情節比較復雜,學生難以理解。如果使用了電化教學手段,就能使課文內容由繁變簡,學生容易掌握。
⑵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挖掘人物形象。
課本中的許多優秀人物形象需要通過他們的一言一行,剖析他們的內心世界,挖掘他們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質與可貴精神。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現中國人民錚錚骨氣的文天祥;集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于一身的我們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毫無民族偏見和有嚴謹求實精神的藤野先生……事先,我都制好課件,上課時把圖文并茂的課件放映出來,喚起學生對相關背景知識的回憶,使文中人物的品德感動人、信念鼓舞人、心靈震撼人,促進了學生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發展。從而了解了人物形象。
⑶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體會文章的語言。
課本中的許多名家名篇,有的語言流暢明快,有的語言生動活潑,有的語言凝煉含蓄,有的語言樸實感人,有的語言富有哲理性。運用多媒體可充分體會各種語言。
如:我教《岳陽樓記》時,在播放整篇課文范讀錄音的基礎上,重復播放精彩片斷,插入切合課文主題內容的背景音樂,同時在屏幕上映出與朗讀內容有關的畫面,例如:晴天時的岳陽樓景,陰雨時的岳陽樓景等等,指導學生認真仔細地欣賞,反復體會語言的特點。 通過統計對比,使用多媒體比不使用多媒體的學生體會感情高出46%。
3、總結練習時,運用多媒體,強化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要注意體現語文的學科特點。
1、語言訓練性特點。
語文教學最基本的任務之一,就是訓練學生對漢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讓學生掌握語文這一基礎工具。而我們現在的一些課件,卻常常以圖像或音樂代替學生對語文課文的閱讀與感知,忽視了語言訓練這一基本任務。
2、傳情性特點。
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都蘊藏了作者的感情。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煽情。而有些教師只把制作課件作為一種技術,而并非一件藝術品來看待,在多媒體的運用上不太注意傳情性。
3、資料的多樣性特點。
語文學科還有一個不同于其它知識性學科的特點,即它的開放性。這要求語文教學要采取創造性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來建構課文的意義,而不僅僅是重復教參上的觀點。所以教師可用多媒體提供多方面的材料,如作品創作背景、作者生平、評論家對這些作品的正反評價以及其它相關作品等。
總之,多媒體進入語文課堂,最大限度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我們要根據教材需要,合理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向更好的方向發展。